经济学博士,现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部负责人。曾任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、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,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部负责人,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,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经济学家。
从2000到2021年,拥有财政例外条款的国家数量翻了一倍,赋予了这些国家财政政策更大的灵活性,政府债务明显上升,这也意味着未来某种模式的“金融抑制”可能重现
共同富裕是发展问题同时也是分配问题,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关键,目标是构建“两头小,中间大”的橄榄型社会。人类社会的历史显示,贫富分化既非不可控制,不平等的下降也不会自动发生,关键还是看公共政策的选择
实物资产重要性相对上升,而金融资产重要性相对下降,“去金融化”已经在路上
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,仍有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、转移支付定位不清等现象,存在省以下财政体制向纵深方向推进改革的必要性
北京快速修复、上海大幅反弹;全国人员流动恢复好于物流,市内通勤恢复好于跨区域迁徙
美联储或于7月FOMC会议上继续加息75个基点,而在年内剩余的会议上,加息幅度也不会低
全球通胀将通过大宗共振、外需和汇率三个渠道影响中国通胀
复工复产仍存三点隐忧:一是小企业慢于大企业;二是服务业慢于制造业;三是物流运输与正常水平仍有距离,企业产能利用率仍有待提升
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可能会继续存在,但经济尚未有很明确的反弹,如果叠加疫情缓解,预计经济复苏可期
随着欧央行加息临近,海外央行集体紧缩的格局将愈发凸显,这将增加全球经济下行压力,加大金融市场波动
低基数推升出口,但数据超预期主要反映疫情缓解后的出口赶工,而纯外需因素或在逐步走弱
预计6月线下消费将继续改善、企业或加速复工复产,基建投资或将迎来赶工行情
消费环比有所修复,但同比增速或延续负增长
疫情缓解,不确定性下降,叠加政策发力,预计下半年GDP同比增长有望反弹至5.5%左右
虽然PMI环比改善较大,但仍处于收缩区间,显示经济活动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,而企业预期仅小幅改善,因此稳定经济大盘的一系列政策仍需要尽快落地
青年人失业率走高,与主体就业人群相背离;农民工就业从阶段性“供给短缺”转为“需求不足”;大城市就业由热转冷。全年平均失业率有望控制在5.5%以内
未来停止加息的前提恰恰是先要加快加息,美联储加快加息的决心是比较坚定的
本次会议进一步释放了稳增长、抓基层落实的重要信号,我们认为未来宏观政策尤其是准财政政策或进一步发力。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,下半年增长有望明显反弹
当周期拐点遇上宏观范式更迭,我们认为美联储需要做长期vs短期的权衡取舍
4月各省份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进出口增速基本符合疫情冲击分布,但北京等地的工业增加值下降幅度也较大,广东出口受复工效应推动回弹,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则是普遍下滑
#########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