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经济纾困,关键是保障人流和物流畅通
王鹏飞 许志伟:疫后经济政策,复苏供给比刺激需求更重要。这是因为,给定供给端瓶颈,大水漫灌式刺激可能无法有效复苏经济,反而会引起通货膨胀、资源错配、资产泡沫等副作用
-
高善文:对近期经济金融形势的观察与研判
高善文:要立足底线思维,警惕金融市场出现“完美风暴”风险
-
赵占领:本科应届生不能超24岁?职场年龄恐惧何解
就业年龄歧视,不只是法律问题,还是观念问题。观念转变是更漫长的过程。如果观念不能转变,即便法律做出了相关规定,用人单位也可能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规避
- 化解供应链安全风险,如何强链补链
-
程实:化解供应链安全风险:一是丰富原材料多元化供应渠道,降低供应链脆弱性;二是突破关键技术受制约局面;三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,消除区域壁垒
- 要为长期投资下降做好准备
-
滕泰:如果面对着已经转变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,我们手中却只有传统的决策观念、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,那就会拿起过时的稳增长工具基建投资,来应对后基建时代的问题,可能旧问题没有解决,又持续带来新的问题
中国香港REITs的发展经验
文|方玉红 王莹 06月28日 11:54纵观中国香港REITs的发展历程,其有着非常强烈的政策驱动色彩。与美国、澳大利亚和其他亚洲市场的REITs以税收优惠驱动为主不同,中国香港对REITs的规范通过专项立法、修改有关法律实现
职高生缺失通识教育职场难走远,学者建议推迟职普分流
文|财新 周东旭 06月28日 10:48职业教育的接受者,以牺牲通识教育为代价,接受了某种“对口”的职业培训,这种培训是否真的“对口”尚未可知;而通识教育的缺憾,阻断了他们人力资本的发育之路,使他们无法在职场中走得更远
赵宏:恪守疫情防控的法治底线
文|财新 周东旭 06月28日 08:48疫情防控像是法治试金石,验证法治的发展程度,也验证人们对法治的信任程度
应否惩戒朋友圈里的“胡说八道”
文|刘哲玮 06月27日 12:04朋友圈里胡说八道的年轻人,虽然很讨嫌,也应该受到道德以及社会的批评,但是否有必要诉诸法律的惩戒,如何惩戒,则应慎重,不能泛化
疫情之下,各省份的通胀形势如何分化名家
罗志恒 06月27日 10:57疫情反弹大幅推高居民生活成本,疫情越严重的省份CPI越高,生活必需品涨幅更大。下半年中国面临来自国际油价和粮价的输入性通胀风险,叠加国内猪周期上行,或推动CPI单月同比突破3%
彭文生:财政“复辟”改变资产定价名家
彭文生 06月27日 10:41从2000到2021年,拥有财政例外条款的国家数量翻了一倍,赋予了这些国家财政政策更大的灵活性,政府债务明显上升,这也意味着未来某种模式的“金融抑制”可能重现
二季度经济增长的跟踪和预估名家
乔永远 06月27日 09:15预计二季度GDP增长1.5%左右。随着疫情好转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,二季度经济数据逐月回升。工业生产、外贸出口韧性十足;基建投资反应政策助力,实现有力反弹;社融结构仍不佳,私人部门信心仍需加强
社论|稳大盘也应坚持“房住不炒”
06月25日 07:06不能再把房地产当作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
新加坡REITs的发展经验
文|方玉红 王莹 06月24日 16:55新加坡REITs从提出到正式推出指引文件,都伴随着新加坡国内经济形势呈弱势的宏观环境,是新加坡激活金融市场、促进经济复苏的有力工具